二战之后,经太平洋赴美客轮尚未恢复,庚款留美公费生杨振宁等一行人只好选择耗时长、路途远、旅费贵的经大西洋赴美的西线,自此开启他半个多世纪的美国之行。他的首次美国之行经历怎样的过程?两次主动变化国籍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本文作者基于大量史料和考证,以期丰富杨振宁的形象。1945年8月28日清早,父亲杨武之独自送杨振宁到前往机场的公交车站,杨振宁与同学挥别家人,从昆明巫家坝机场起飞,当天便飞抵英属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市。然而,当时美国将退役军人和平民、传教士撤回的任务繁重,船票十分紧俏,空位难觅。杨振宁一行只得在印度静候,苦等了两个月后,才寻到机会赴美。杨振宁到印度后不久就得了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热,不过很快便痊愈。10月27日,他终于登上美国“斯图尔特将军号”运兵船从加尔各答起航,于11月24日,在位于美国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中城的哈得孙河曼哈顿西42街码头登陆。在“斯图尔特将军号”上,杨振宁一行的铺位在甲板下船舱的最底层,与退役回国的美军士兵同住在统舱(即军人舱)。统舱铺位共设4层,显得很拥挤,船票单价是250美元,比东线从上海到旧金山的船票100美元贵很多。杨振宁非常仰慕科学家恩里科·费米,在纽约市待了3周左右,就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系和天文学系所在的普平大楼打听费米的行踪,未果,大失所望。在普林斯顿市,他借宿在昆明读研究生时的授课教师张文裕和王承书夫妇家中,得知费米即将到美国芝加哥大学领导创建一个新的研究所,即核研究所,如今为费米研究所。1945年圣诞节前后,杨振宁追寻费米抵达其首次美国之行的最终目的地——芝加哥市。1952年9月,杨振宁夫人杜致礼携长子从美国到中国台湾探亲,原本准备圣诞节前携子返美。没想到,12月时却拿不到签证,杨振宁得知消息,很是着急。1953年9月,杨振宁借受邀在日本参加理论物理学国际会议之机,请托好友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帮助,美国移民局才从每年105个可以获得移民签证的中国人的名额中挤出了两个名额,但按规定杨振宁必须到美国以外的地方申请签证。那段时间,杨振宁思念妻儿心切,频繁写信,再加上找律师办移民签证手续繁杂,颇费精力。1953年是杨振宁在1947至1981年期间唯一没有发表过期刊学术论文的年份,这在其整个学术生涯中十分罕见。此次风波后,为了出国访学方便,杨振宁夫妇急需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1953年,夫妇俩从东京返回,在途经火奴鲁鲁时双双取得美国绿卡。1963年,杨振宁夫妇在新泽西州首府特伦顿申请入籍美国。杨振宁说,“决定申请入美国籍并不容易……但我知道,直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他(杨武之)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由此看来,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荣获诺贝尔奖时还未取得美籍,他们都是中国公民,是最早赢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本文作者表示,杨振宁身在海外,但心系祖国,希望推动中国科教事业的发展与进步。1971年7月,阔别26年,杨振宁开启了“破冰之旅”,他是美籍华裔知名学者访问中国的第一人,后为促进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10月2日,杨振宁获清华大学教授聘书,决定全职回国效力。2003年夫人杜致礼去世后,杨振宁彻底落叶归根,迁回北京清华园定居并将其寓所命名为“归根居”。2015年4月1日,杨振宁正式放弃美国籍,恢复中国籍。杨振宁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他无法割舍浓烈的家国情怀。“我的一生可以看作一个圆。”杨振宁说,他用自己的努力与天赋验证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帮助中国人改变不如人的心理。(论文题目:杨振宁的首次美国之行及国籍变迁;作者:朱安远;出处:科学文化评论,2023年第4期)《中国科学报》(2024-06-13第4版文化)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中国」官方网站-2024App Store!